油价又涨,怎样选择一款油耗低的车呢?

什么!国际油价降了,什么!中国油价反倒涨了,相信很多车主都要吐槽中国油价太高,所以很多朋友在购车时对油耗的关注越来越高。今天我们聊得就是关于油耗的话题。

油价

买车之前肯定先了解心仪车款的油耗水平,到各大网站,4S去询问,得到的都是一个官方名称——综合工况油耗。

什么是综合工况油耗?

在说什么是综合工况油耗之前,先来了解一下是如何测量的。工信部采用的是间接测量法,将整车放置在实验台上,模拟车辆在道路上实际行驶的车速和负荷,按照一定的工况(如怠速加速等速减速等工况)运转,测量排气中的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和碳氢混合物的碳含量,按照碳平衡法计算得到的油耗---综合工况油耗。  

简单来说,综合工况油耗是指将汽车在各种路况下行驶的油耗按照一定比例得出的油耗值。

油耗 

举个例子,最近颇有争议的东风本田UR-V。 

这是东风本田UR-V的燃油消耗标识,每一台新车上都会有这个标识,我们可以看到UR-V的市区工况油耗是10.5L/100km,综合工况油耗是8.3L/100km,市郊工况油耗是7L/100km。看到这个数据发现,综合工况油耗大致等于市区工况油耗的30%+市郊工况油耗的70%。

油耗

这个所谓的综合工况油耗的可信度高吗?

答案是NO。因为在对车辆进行油耗测试实验时,是在实验室中进行的。它是用风机来模拟车辆行驶时的气流,风机的主要作用还是为发动机提供冷却条件,但不能提供车辆行驶时所受到的空气阻力,并且实验期间是不允许开空调的。仅仅在这两点上就可以增加一定的油耗。

油耗  

其实话说到这里,很多朋友就会明白综合工况油耗为什么总比我们的实际油耗要低了。大多数车主买车是为了上下班代步用,是在市区工况下行驶,并且驾驶员的开车习惯都不相同,所以综合工况油耗与实际油耗有一点点差距是很正常的。一般情况下,综合工况油耗要低于实际油耗,但并不绝对。 

那么影响车辆实际油耗差异的因素有哪些? 

大致主要有汽车整备质量、变速箱形式、发动机排量、载重量、燃料品质、地域气候、道路状况、轮胎花纹和胎压、驾驶员驾驶习惯等。下面谈谈几个较为常见的因素。

油耗

地域气候 

很多时候朋友在选车时会看汽车网站上的网友油耗,但是你有想过没有,他所在的城市,所在的地域会对油耗造成的偏差,从而导致你被假象所迷惑。北方城市的冬天,动辄零下20℃-30℃的低温,许多朋友在这种气温下都不太适应,这个时候都会提前着车,冷启动还要开暖气,而且雪天路滑,非常容易打滑,轮胎空转,动力不能正常的传到路面,大量增加油耗。南方城市的夏天,就更不用说了,出门五分钟,出汗两小时,开空调是必须的,自然就费油了。

油耗

道路拥堵状况  

不知道大家听说过“堵客”吗?是堵车的堵,不是赌博的赌。每到节假日,经常会出现新闻乐见的堵车大联欢,车友们一定都饱受节假日高速无比拥堵的折磨。这时很多朋友会经常的起步、停车、长时间怠速和路上变换车道(这种人特别讨厌),笔者要提醒这类车主,先不说有可能导致刮碰,从油耗的角度分析,不建议这么做。因为在变道时,您不仅要加速、减速,而且行驶距离还没有直线距离来的短,油耗自然就增加了。

油耗

驾驶员驾驶习惯

喜欢开手动档车的朋友,不论你的爱车处在走合期还是已经过了走合期,都要避免开车时低档位高车速或高档位低车速。比如你开着一辆长安CS75,6个档位。同样跑到70公里每小时,挂到5挡时发动机旋转做功的次数要比挂入6挡时多旋转15%,这样在跑相同路的情况下,油耗会增加15%,当然发动机磨损也会增加15%。

油耗

反过来,车速过低且档位又高时,发动机活塞和曲轴承受的力超过正常能承受的范围,变速箱改变的不仅仅是变速比,同时也改变了输出轴与输入轴的扭矩,在这种情况下,活塞和连杆承受的扭矩过大,发动机就发出吭吭声,你会到感觉车子一撮一撮的,不管费油更废车。

油耗

很多老司机都知道任何一款车都有一个经济时速,当汽车在经济时速行驶时是最省油的。一般轿车的经济时速处在60Km/h~80Km/h之间。无论车速过高或过低对节油都不利。车速低时,发动机活塞运动速度低,燃料燃烧不完全。车速高时,发动机进气的速度增加,会导致进气阻力和风阻系数增加,进而耗油增加。别克君威在时速70公里时,油耗为6.47升(指当前时速下行驶一百公里的油耗);时速达到120公里时,油耗上升到9.46升;如果时速达到200公里时,油耗还会继续大幅度上升。

油耗

总结

其实厂商完全可以根据测试项目来优化发动机的工作状况,这样得出的成绩就会非常优秀。综合工况油耗和实际情况虽然有差异,不过由于采用的测试方法一致,广大朋友在用综合工况油耗来对比几款车之间的油耗高低,还是比较靠谱的。真实情况只能自己去发现了。

本文来自:爱车福利网整理,作者:匿名
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爱车福利网立场。 如侵犯你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